多年前,马云预言,未来10年中中国每个家庭都有可能被癌症所困扰。而当前数据也确实不乐观,而且常常让人遗憾的是配资网址之家,很多患者确诊时即为癌症晚期。
在我国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五种主要癌症中,患者确诊时处于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9.9%、27.3%、29.2%和23.6%。肺癌患者确诊时处于晚期的比例最高,达67.5%。
近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指南(2025年版)》指出,我国居民癌症总体发病水平仍呈上升趋势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常见高发癌症疾病负担较重,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是癌症防控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
防癌体检是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个体患癌风险,采用一系列针对性的医学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癌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癌症疾病负担的专项健康检查。
指南指出,防癌体检与人群为基础的组织性筛查模式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在体检中对癌症筛查的个性化要求,为开展国家癌症综合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推荐强度分级:强)。
防癌体检涵盖我国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相对成熟且易被受检者接受、循证依据较为充分、早期治疗成本效益好的上消化道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重点癌症。防癌体检相关人群包括上述癌症高风险人群,以及在充分知情同意基础上,基于自主意愿选择参与防癌体检的其他人群(推荐强度分级:强)。
展开剩余87%重点癌症高危人群
上消化道癌高风险人群包括食管癌高风险人群与胃癌高风险人群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①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 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食管癌标化发病率>15/10万)。
②父母、 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③有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重度饮酒(乙醇摄入≥50 g/d)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④患有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 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⑤有食管的癌前病变 (包括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Barrett食管相关异型增生)诊疗史。
胃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①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 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胃癌标化发病率>20/10万)。
②父母、 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③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④有吸烟 (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重度饮酒(乙醇摄入≥50 g/d)、高盐饮食、腌制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⑤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符合下列(1)(2)和(3)任一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①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②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50岁前,患乳腺癌≥2人。③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④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①月经初潮年龄≤12岁。②绝经年龄≥55岁。③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 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④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⑤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型或致密型。
(3)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①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②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 岁。③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④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
肺癌高风险人群:50~74岁,无肺癌病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①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②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④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⑤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符合以下任一项者为肝癌高风险人群:
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②乙型或 (和)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且年龄≥40岁者。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综合年龄、性别、一级亲属家族史、吸烟和体重指数(BMI),对散发性结直肠癌风险进行评分,以下各项累计评分≥4分者, 认定为高风险人群:
①年龄:≤49岁(0分),50~59岁(1分),≥60岁(2分)。②性别:女性(0分),男性(1分)。③吸烟史:无(0分),有(1分)。④BMI:<23 kg/m2(0分),≥23 kg/m2(1分)。⑤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无(0分),有(1分;其中, 如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4分)。⑥50岁及以上,从未进行结肠镜检查(3分)。
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具有林奇综合征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人群。
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
预期寿命10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男性:①年龄≥50岁。②年龄≥45岁且一级亲属有前列腺癌家族史。③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
宫颈癌高风险人群:
25~64周岁适龄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通常包括14种: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持续感染。
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侧重健康生活方式重构和防癌体检;一般风险人群采用健康促进模式,持续降低潜在患癌风险(推荐强度分级:强)。
指南强调,对适宜者进行癌症风险评估并充分知情同意,按风险等级推荐专项癌种体检方案,检查后科学解读报告并提供健康指导,实现个性化早筛与管理(推荐强度分级:强)。
重点癌症的防癌检查
上消化道癌症防癌体检
推荐首选内镜学检查,检查无异常者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遵循早诊早治原则接受规范化治疗。
食管癌前病变的随访频次:
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 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
③Barrett 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
④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 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胃癌前病变的随访路径:
①局限于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每3年内镜检查1次。
②萎缩累及胃底/全胃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内镜检查1次。
③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3~6个月内镜检查1次。
肺癌防癌体检
推荐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出的肺结节依据其性质和平均直径, 采取对应随诊方案, 其他可疑气道病变建议进行痰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乳腺癌防癌体检
推荐采用乳腺超声和(或)乳腺X线摄影检查,依据乳腺影像学检查BI-RADS分级, 对3级及以上病灶进行复检和进一步临床检查。
一般风险人群筛查措施:每1~2年应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宜使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
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起筛,筛查措施: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于不具备乳腺X线摄影检查条件的地区,宜选择乳腺超声进行检查;对于检测为BRCA1/2突变携带者,宜使用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后,加用乳腺核磁检查。
肝癌防癌体检
首选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基于超声检查结果结合AFP等检测水平制定监测频率和随诊方案。
超声检查未发现占位而AFP≥200μg/L者:每个月复查AFP检测及超声,直至排除肝癌或做出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未发现占位而AFP阳性但<200μg/L者:每2个月复查1次,直至排除肝癌或做出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发现肝内病灶而AFP阴性者:应先排除转移瘤, 必要时作其他影像学或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如不能确诊,每3个月复查1次。
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每6个月复查1次。
结直肠癌防癌体检
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线检查方法,检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结直肠癌患者,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
有1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 推荐从比一级亲属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1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前列腺癌防癌体检
具体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两次检测水平超过4 ng/mL者,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 推荐转诊由泌尿专科医师引导进一步临床检查和干预。
宫颈癌防癌体检
推荐HR-HPV核酸检测和/或细胞学检查作为初筛首选方法,结果异常需接受阴道镜或组织病理学检查,体检异常或可疑病例应追踪随访、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
指南指出,基于体检结果进行的后续随诊等规范化流程设计,是保证防癌体检科学有效的重要管理路径(推荐强度分级:强)。
术手段在防癌体检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应用中要严格把握适用人群,在知情同意、随访管理和质量控制等环节构建严密管理体系(推荐强度分级:弱)。
指南表示,防癌体检是针对癌症的专项体检,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除满足一般健康体检机构设置条件外, 推荐开展防癌体检的机构配置肿瘤专业人员, 建设专门诊室用于检前风险评估分析、检后管理,设置循证等级高、早筛敏感度高的体检项目等。推荐建立完善的人群转诊、疾病管理机制, 根据检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对应的健康管理随诊方案(推荐强度分级:强)。
来源:陈万青,徐志坚,曾强, 等. 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指南(2025年版). 中国肿瘤, 2025, 34(9): 667-697.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配资网址之家,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发布于:北京市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